復盤:一個人的偽 SCRUM 生活實驗

回顧與檢討

Balloon
8 min readApr 5, 2022

回顧

去年 11 月,公司找了幾個人組成特別專案小組,開發新產品。由我兼任 Product Owner 與 Scrum Master。幾近沒有敏捷經驗的我,在接到這個任務之後趕緊請教前輩,也惡補一些資料,思考著如何將 Scrum 導入團隊。因為希望身體力行,嘗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導入 Scrum,於是成為 一個人的偽 SCRUM 生活實驗 的開端。

時常訂定計畫又時常早早放棄的我,對這個實驗最大的要求是:至少撐過 100 天!如今已經跑了 9 個 Sprint,共計 126 天,不論成果如何,單就能夠持續四個月不間斷執行計畫這點,也算是有點進步。

以下是這段時間以來,每一個 Sprint 的簡述:

Sprint 1:《不是因為天氣晴朗才愛你》Cover by 氣球

一開始從有趣的任務下手:彈唱一首歌並發佈在 YouTube 上。因為是第一次,整個過程都蠻有動力的。主要遇到的問題有二:

  1. 估點困難:第一次估點,不曉得怎麼拿捏點數大小。且實際做下來,感覺項目的複雜度與當初評估的有一定程度的落差。
  2. 偷雞摸狗:會因為想偷懶而移除某個可能會更好但非必要的項目。

Sprint 2:《Agile 成功法則|敏捷實作者的解決方案》心得筆記

Sprint 2 讀了一本書並撰寫心得筆記。這個 Sprint 平平順順,有以下幾點心得:

  1. 看板非常有效:它可以幫助我一目了然目前離所有項目完成還有多遠。
  2. 移除燃盡圖:項目其實不複雜,項目間點數落差也不大。有看板就夠了,不想每天花時間去畫圖。
  3. 增量的誤解:本來以為每個 Sprint 都要交付「實際可用的東西」,後來認知到重要的是每次都要能夠交付「價值」。
  4. 偷懶:前幾天覺得時間還很多,所以偷懶不做事。後來剛好臨時有其他事情,就變得比較趕。

Sprint 3:Asalato 入門小招式

聖誕交換禮物收到一個新玩具 Asalato(一種構造簡單但不好上手的打擊樂器),於是安排一個 Sprint 的時間來學習,並拍攝成果影片發佈到 YouTube 上。這個 Sprint 出現兩個問題:

  1. 沒有準時執行「回顧」及「拆分時間」。
  2. 不曉得總待辦清單如何規劃(當時沒有解答,先往下走)。

Sprint 4:《刻意練習》書摘

Sprint 4 看了一本書並寫書摘,過程非常順利。因為前 4 個 Sprint 都是比較小的、可以在 1 個 Sprint 內就完成的任務,想嘗試看看比較大的計畫。

Sprint 5: 閱讀《深入淺出PMP》第一到三章 + 閱讀書目《人類圖:區分的科學》第一到五章

雖然一樣是看書,但挑的這兩本書都是比較大本且較為艱澀的書目。過程一度覺得來不及想放棄,但最終總算是有完成預訂項目。最主要問題是:

  1. 怠惰:因為書目讀起來沒那麼輕鬆,認為還有時間,就遲遲不想開始。
  2. 切換成本:這是當時沒有考慮到的問題。一次讀兩本很不同的書,是否會讓速度變慢呢?撰寫此文的當下,我認為不會,因為不是非常頻繁地切換,反倒是不用一直做同一件事,可以互為調劑。

Sprint 6:閱讀《深入淺出PMP》第四章 + 閱讀書目《人類圖:區分的科學》第六到八章

這個 Sprint 大爆炸,第一次沒能完成預定項目,且完成率僅約 3 成。一方面是突然覺得有些疲乏了;另一方面是在工作上跑 Scrum 不很順利,對 Scrum 失去信心。

Sprint 7:閱讀書目《深入淺出PMP》第五、八章

鑑於 Sprint 6 執行得很不順利,這次大幅減少工作項目,想休息一下。但即便如此,也僅達成約 6 成。似乎沒有什麼實質阻礙,但心態上還沒調適完畢,繼續撞牆期。

Sprint 8:《OKR 之父葛洛夫給你的一對一指導》書摘

Sprint 8 放棄之前讀一半的書,選了較輕鬆的書目來看,並寫寫書摘。這次總算重拾原本的步調,完成所有預定項目。不過,刪減了若干程序:

  1. 省略估點數:以往讀書要拆項、估點數,都是按章節或頁數拆分,但既然如此又何必拆分呢?因為工項本身單純且相似,且某種程度可量化,所以拆分的必要性似乎很低。
  2. 省略看板:同上,比方一本書有 10 個章節,一週要看完,每天大約就是看 2 章。現在禮拜幾,自己看到哪裡,其實很清楚,不太需要看板的提醒。

此外,先前就隱隱約約有察覺的問題,當時忽然變得格外清晰:

  1. 淪為形式:Scrum 諸多程序應是為了解決「團隊」的問題而生,僅管我做了微調,現在看來以一個人跑 Scrum 而言,諸多程序仍是多餘。
  2. 沒有願景:一直以來都是想到什麼做什麼,雖說有無限的彈性,卻缺乏做下去的動機。

Sprint 9:《SCRUM: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》書摘

Sprint 9 讀了一本 WHY Scrum 的書籍,希望從中找到解答。書本身對我很有幫助,很想把它百分百記錄下來,故寫書摘比預期花了更多時間,稍稍遲交了,但整體還算順利。由於想做個總回顧(也就是本文),故省略該 Sprint 的回顧文章。

檢討

Sprint 8 點出的兩個問題,在 Sprint 9 讀完書之後得到印證。這些個 Sprint 跑下來,雖然有很多小地方可以更好,但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有兩個:

一、Scrum 程序成為執行任務的阻礙

很多問題,似乎很早期就有端倪。早從 Sprint 2 開始,就有刪減程序的動作。並且,儘管任務本身多半都能順利完成,Sprint 3 起就很排斥去做「Scrum 程序」本身的動作,諸如估點、寫看板、寫回顧文章等。Scrum 程序應該是幫助任務更有效率的達成,卻反而成為累贅。在 Sprint 8 大膽刪去兩個程序之後,簡直覺得海闊天空,呼吸到新鮮的空氣。

二、無頭蒼蠅式的 Scrum

一開始覺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很自由,反正想嚐新就花個兩週、想學個什麼就花個兩週,什麼都可以安排。但是其實從 Sprint 3 就隱隱發覺,自己似乎沒有中長遠的目標。漸漸到後來,尤其是狀況不好的時候,根本不知道為何而戰,沒有動機往前走,也很容易怠惰。

即便假設能夠訓練自己擁有強大的意志力,能完成所有預定項目,若持續東做一個、西做一個,對自己長遠而言似乎幫助也不大。

NEXT

Scrum 是個輕量的框架,用於改善團隊績效,並自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。問題是,將 Scrum 導入個人生活,根本沒有團隊可言。因此應該移除那些為了提高團隊成員溝通飽和度、透明度等等的程序。移除之後,若說還留下什麼核心精神,我認為有三點:

一、願景

願景是動機的來源。以個人而言,需要訂定中長遠目標,但不要對它們做細部規劃,而是保有「如何實現願景」的彈性。

二、價值

思考要優先做哪些事,來提高自身價值,進而實現願景。價值又可分成:

  1. 有形價值:有實質的產出,比如書摘。
  2. 無形價值:無實質的產出,比如學會某個技能。
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所謂價值,應以願景或利害關係人的角度來判斷。比如單就「學習專案管理」這件事,無法衡量有多少價值。如果願景是成為高階專案經理人,學習專案管理帶來的價值就高;反之,若願景是成為高階軟體工程師,帶來的價值恐怕就很有限。

三、反饋

盡可能蒐集回饋,以促成持續改善。改善的層面又可分成:

  1. 程序面的改善:如何提高產能,或做得更有效率。
  2. 價值面的改善:如何將產能轉換成價值。即經常檢視過去做完的事情是否帶來價值,未來又應該優先做什麼來產生最高價值。

一個人的偽 SCRUM 生活實驗 在此告一段落,但這不是結束,而是另一個開始。接下來會根據上述三點核心精神,重新訂定實施辦法,再度出發!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