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刻意練習》書摘

Sprint 4 成果發布

Balloon
Jan 13, 2022

談談天賦

作者開宗明義說明,沒有所謂的天才,並重新定義「天賦」,認為天賦並不是具備某種技能,而是可以發展出某種技能的能力。這種能力,人皆有之。至於要如何發揮這個能力呢?當然就是要透過「刻意練習」了。

雖是如此,作者亦下了三個但書。第一,少數運動競技項目上,基因還是有影響,例如籃球或跳高選手,身高高的有顯著的優勢。第二,越早開始刻意練習,成效越好,最好是能從小開始養成。不過年紀大了也別氣餒,只要開始刻意練習,永遠不嫌晚。第三,某些人確實在學習新技能的初期進步比較快,但那只是開始。研究顯示,最終成就和初學時很快上手的關係近似於無。

最後,作者也叮嚀讀者,千萬不要相信傳統定義的天賦,並且認為自己沒有天賦。這樣到頭來只會導致,根本從未開始努力。

談談腦袋瓜

究竟練習會如何為我們帶來重大的影響呢?通常,身體上的練習成果比較容易觀察。比方有健身習慣的人,可以透過測量肌肉的大小,或者是可以支撐的重量,清楚的看到進步幅度,但是腦細胞的觀察就困難許多。作者透過一些實驗,發現腦跟身體其實很像,長期訓練會讓大腦產生變化。比方計程車司機的海馬迴後段比較粗大,而那個區域正是用來導航的。又例如,一個後天失明的人,開始學習盲文。研究顯示,他用手指辨識盲文時,腦內原本處理視覺的區域會特別活躍。這證明透過練習,大腦是可以指派新任務給舊細胞的。

有趣的是,這種變化,正是因為人體天生不喜歡變化,這稱為「恆定性」。有氧運動是個好例子。原本沒在運動的人突然開始進行有氧運動,心跳會急速上升,久久不能平復,這不是人體喜歡的!因此在持續鍛鍊下,身體平時就習慣把更多氧氣提供給細胞,也就不需要緊急加速心跳。腦也是如此,常常使用的區域,就會建立更緊密快速的神經連結,好讓腦不總是那麼費力。所以,挑戰恆定性,是我們進步的關鍵。當然,過猶不及,如果一下超過負荷太多,則會造成反效果。

三種練習法

作者將練習區分成三種類型,分別是「一般練習」、「目標練習」和「刻意練習」

一、一般練習

沒有目標的重複練習。比方一個喜歡音樂,學過樂器的人,閒來無事就彈彈琴。但他老是彈熟悉的曲子,如此日復一日,儘管琴齡達數十年,琴技也不會有什麼進步,甚至因熟悉而忽略細節,還退步了呢!

二、目標練習

有目標的練習。例如,訂出「整首曲子只能彈錯三次」的目標,有意識的朝這個方向邁進。特別注意,這裡說的「目標」指的是短期的練習目標,而不是長遠的理想抱負(例如想成為職業樂手)。因為要訂出目標,所以需要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。而且練習時需要專注,才能監測自己是否有達成目標,並且可能會發現新問題,進而訂出新目標。這是一種需要跨出舒適圈的練習方法。

三、刻意練習

是目標練習的進階版。最大的差異是,要「用對方法」訓練。在極成熟的領域,例如體操、舞蹈、樂器演奏等,由於長年來已經有一套被證明有效的訓練方式,最好練習的方式就是一開始就找個好老師打下良好基礎。由老師來找出學生的弱點,並持續要求學生改善弱點。久而久之,學生漸漸會發展出「心智表徵」(下面會介紹),有時候不再需要透過老師,也能發覺並改善自己的弱點。隨著技能成長,心智表徵也會跟著成長,進而再讓技能成長,如此良性循環。

如果該領域沒有老師,則要盡量找出該領域的翹楚,歸納出自己跟他的差異,為自己設計個人化訓練,加強某個部分的表現,持續以專家為師,朝他的方向前進。

不論有沒有老師,這種練習都需要「全神貫注」。例如,多數有成就的樂手,花大量的時間在全神貫注針對弱點訓練的獨自練習上,而非表演。另外,有「意見回饋」也是關鍵,這可能來自老師,或者來自自己的心智表徵。

除了要用對方法訓練,也需要投入極大量的時間才能成為專家。但時間絕對不是唯一的條件,所以坊間所謂「一萬小時法則」是不正確,或者說是一個過度簡易、不完整的說法。

心智表徵

心智表徵人人都有。比方走路是一個牽涉非常多肌肉與協調性的複雜動作,但人們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執行得很好,這運用的就是心智表徵。心智表徵可以用來「迅速理解資訊」、「找出答案」、「訂定計畫」、「提供自我回饋」。以下西洋棋為例,一名西洋棋大師可以一眼就看出一盤進行中的棋局,雙方的優劣,甚至能記得大部分棋子的位置(迅速理解資訊及找出答案)。這不是因為他們的記憶力驚人,而是他們早已研讀過千萬種殘局,把這些東西模塊化,放進長期記憶中。他們能進一步在腦中模擬之後幾手的各種狀況,並做出決策(訂定計畫)。事後復盤時,他們也能重新思考自己當時哪裡下得好,哪裡欠缺考慮,讓下一次能更進步(提供自我回饋)。

心智表徵雖然人人都有,但質量不同,且有領域的限制。刻意練習旨在發展高品質的心智表徵!

如何刻意練習

一、找個好老師

目的是協助自己發展高品質的心智表徵,形成意見回饋機制。如果沒有老師就自己想辦法找到好的榜樣來學習。

二、專注與投入

這個說起來簡單,但做起來肯定不好玩。所以初期可以設定比較短的時間,但是規定自己在時間內必須專注且投入練習。等到習慣這種方式,再慢慢將時間拉長。

三、保持動機

因為刻意練習本身既辛苦又無趣,作者認為保持動機是持續下去的關鍵。作者建議,可以寫下「想要持續的理由」和「想要停下的理由」來檢視自己目前的心態,並且想辦法排除想要停下的理由,降低干擾因素。例如,練習時常被外物打擾,就可以撥出一段不容易被打擾的時間(例如一大早)。又例如,常覺得累不想練習,則需要好好照顧身體,睡飽吃好。如果是容易放棄的個性,則建議培養社會動機,例如組讀書會等。

在長久練習下,身體其實會慢慢習慣這種模式,雖然練習本身還是稱不上有趣,但也不至於那麼痛苦。最後,技能成長本身會成為動機。如果希望時時看見自己的進步,則可以將練習目標拆得更細,就更容易不斷達成新目標,藉以激勵自己。

四、卡住怎麼辦

練習總會遇到瓶頸,這時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天賦只到這兒。作者認為,遇到瓶頸僅表示,目前的練習方法已經沒辦法讓自己進步,需要換個方式,訂定更適合目前自己狀態的個人化訓練。只要找到良好的新方法,就能繼續突飛猛進。

邁向非凡的 SOP

誠如一開始所說,開始練習的年紀越早越好,若能從小開始培養,就有機會成為該領域的頂尖專家。作者認為頂尖專家養成的步驟有四:

一、產生興趣:以西洋棋為例,這個時期旨在讓孩子常常接觸棋子、喜歡把玩棋子。慢慢的,教一些規則,讓孩子以正確的方式玩棋。

二、變得認真:這個時期,正式開始練習。例如請老師協助孩子研究大師的殘局棋譜。這時候因為會開始變得辛苦,要特別注意維持興趣與動機。

三、全心投入:這時候,技能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。一方面已經習慣練習的苦,另一方面技能的成長本身已經成為動機。這個時期,會開始自發的想找更好的資源,例如更好的老師、更強的對手。順帶一提,有時候錢很重要,畢竟名師的價格不菲,搞不好還得因此舉家搬遷等等。

四、開闢新路:當有朝一日成為頂尖專家時,已經沒有更好的老師和更強的對手,但是此時可能擁有當代該領域最優秀的心智表徵。心智表徵可以讓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。他可能可以因此創下新的里程碑,或者建立更有效的訓練方法,這會對後代產生極大的貢獻。

練習人的世代

作者認為,人類,或者說智人(Homo sapiens),之所以和其他動物,甚至是被我們滅絕的其他古代人種不同的地方,在於智人的腦有極強的適應力,可以學習並改變腦神經的運作方式。這是全人類的天賦!而且透過有效的訓練方式,可以讓練習成果更為驚人,也就是說,這是可以傳承的!

現代社會瞬息萬變,迅速學習新技能儼然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能力。幸運的是,這正是全人類的天賦。或許,在認識「刻意練習」的秘密之後,我們可以改稱自己為練習人(Homo exercens)。若大家能善用這個天賦,透過練習來形塑自我、掌控自己的生活,必能寫下人類史斐然的篇章。

--

--